英語是很多同學的“心病”,在備考專升本的時候,有些人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英語,可是沒什么效果,成績難以得到提高,為什么總是學不好呢?
一、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
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,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的,我們的表達方式、寫作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都深深地受到它的影響,變成了固有的漢語模式。于是,當我們在做英語閱讀的時候,其實只是一個翻譯的過程,因為我們沒有英語的思維,所以我們沒辦法用英語思考,我們只能把英文翻譯成漢語,再以漢語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思考然后做題。
二、不夠堅持
有些人對待學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(wǎng),偶爾打雞血似的學習,但是這樣斷斷續(xù)續(xù)學習英語是很難有效果的,英語學習要持之以恒,單詞每天都要記,長期積累才能看到學習的成果。
三、缺乏完整的語法體系
語法是對一門語言應用的理論上的規(guī)定和約束,但是一直以來童鞋們對語法都是各種厭惡,因為我們在義務階段接受的語法教育枯燥無味,復雜繁瑣,所以童鞋們不喜歡學習語法也是情有可原,但是完整的語法體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糾正漢語的思維方式,培養(yǎng)英語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,真正做到用英語"思考"英語。
四、句子解構不徹底
造成這個短板的原因還是同學們缺乏完整的語法體系,英語是一種邏輯性很強的語言,英語文章中大量出現(xiàn)的長難句,通常都有非常復雜的結構和繁多的固定搭配,同時不同的時態(tài)、語態(tài)等各種變數(shù)也增加了童鞋們分析句子的難度,如果童鞋們缺乏完整的語法體系,就無法對句子進行準確地拆分,如果不能準確地拆分句子成分,當然也就讀不懂句子,做不對題啦。
點擊展開